“既是‘秘路’,能否为我改换根骨?助我成就真境?”
孟南赶忙又问。
“助你修成真境又有何难?”
在道人口中,证道真境似乎只是举手投足就能办成。
孟南一听,惊喜不已。
但是——
“你这根骨、寿命,登临真境又有何用?”
道人一句话就将此事揭过,袖手变出一座丹鼎,朗道:“‘秘路’不显,‘天药’难寻,你若要求长生仙道,不如专研炼丹一道。”
道人建议。
实际上也不是在建议。
因为他一句话说完,就开始煽风点火、分拣药材,就在孟南跟前开始讲解炼丹种种。
不听也得听!
不学也得学!
“……”
孟南见状,很想告诉道人:我肤浅!我不求未来!我只想证道真境!
放着好好的真境不证,学劳什子炼丹术?
可惜他没有发言权。
道人讲道。
孟南不敢打断。
只得收敛心神,专心致志听讲。
道人讲述是从最基础开始,由浅入深。
炼丹!
丹道!
孟南累世修行,对‘丹器符阵’四艺都有涉猎。
但在‘孽龙秘境’中苦于没有名师指点,进境缓慢。
再到南海,又因沉浸修行,第二十一世包括这一世暂时也分不出更多精力放在‘丹器符阵’这些技艺上。
因此直到现在,炼丹技艺也是平平,甚至连道基可用的丹药都无法顺畅炼制。
一阶水准。
只能算是入门。
此时道人亲自讲述、教导,孟南虽然觉得莫名其妙,但却用心在记在学。
炼丹一道高深精妙,门槛极高,进境也难。
孟南本以为记忆、学习会很吃力。
但并没有。
他很快沉浸。
身处其中。
沉浸其中。
孟南全然没有察觉,在他进入这处所谓‘圣墟秘路’碎片后,一直在下的蒙蒙细雨愈发稠密,洒落在身,沁人心脾。
再接着,又有天花乱坠,地涌金莲。
一时如痴如醉。
似是开悟,一日千里。
……
炼丹。
丹道。
这绝不是小道。
偌大修行界,‘丹器符阵’四艺之外又有‘修真百艺’,但却公认,丹道为首。
为何?
“炼丹炼丹!”
“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,用来服食,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,以点化自身阴质,使之化为阳气,这是常人熟知的,称‘外丹术’。”
“然而‘丹道’又有‘内丹术’一说。”
“龙虎胎息,吐故纳新。”
“将人体拟作炉鼎,用以习炼精气神,称为‘内丹术’。”
“而一旦龙虎交汇,踏足真境,这时无论是‘外丹术’还是‘内丹术’,都颇为重要。”
“真境修士未必人人丹术绝顶,但炼丹技艺登峰造极者道行修行必定不低。”
“你根骨奇差,又兼短命之相,若要证道长生,当以‘丹术’为先。”
道人讲道,不全是讲述技艺、手法等等,也为孟南讲述‘丹术’、‘丹道’这些形而上的理念。
修真百艺,丹道为首!
一句话道出‘丹术’地位。
孟南听着,再一细想——
“难怪!”
他想到北海霸主之一的‘丹法阁’。
金玄十域,霸主不少。
‘丹法阁’便是专以‘丹道’立足北海,名震十域。
但除了‘丹法阁’之外,除了丹道之外,余者,如炼器、制符、阵法,同样也有仙宗擅长,专一钻研,可一个个富硕有余,高度不足,难登台面。
这从侧面也能佐证‘丹道’与众不同。
“真境修行,内修内丹,又得外丹辅助。”
“真境!这一境又称‘结丹’、‘采药’,结的是‘无漏金丹’,这是内丹。采的是‘金石芝草’,炼的外丹。”
道人一边教授丹术,一边阐述丹道,同时又伴随着对于修行,特别是真境修行的种种微言大义。
令孟南受益良多。
不知是道人授徒讲课的本事太强,还是‘圣墟秘路’太过玄奇,孟南在这里修行‘炼丹术’,只觉一日千里,胜过以往在外界何止十倍。
时间流逝——
一年。
两年。
三年。
转眼已过百年。
这一日。
大道玄音休止,炉火熄灭,丹鼎隐去。
孟南如痴如醉如梦初醒,待回过神来,第一时间就向道人屈膝跪下,口中高呼:“弟子叩谢老师授艺传道!”
这一跪,心甘情愿。
百年授业。
孟南先前迟迟不得门径,始终止步一阶的炼丹术,竟一路狂飙突进,堪至二阶。
只差三五年,就能堪至三阶。
大恩大德,不得不跪!
“可惜!”
“可惜!”
道人却在摇头,面上并无表情,语气并无起伏,但孟南就是能感觉到这两句‘可惜’中只有一丁半点的字面本意,余下都是‘嫌弃’、‘嫌弃’、‘嫌弃’!
很显然。
道人原以为百年教导,孟南是可以达到三阶的。
但孟南并没有。
“根骨差。”
“悟性差。”
“道行差。”
“贫道尽力了。”
道人叹息,失望、遗憾之情溢于言表。
但他不是对孟南失望,不是对孟南没成为三阶炼丹师遗憾。
他失望的、遗憾的,不针对人,只针对事件本身。
“老师,可是时限已至?”
“弟子感觉再有三五年就能突破,再进一步。”
孟南也觉得遗憾,虽然希望渺茫,但仍希冀能再多停留三五年,将炼丹术突破到三阶。
二阶。
三阶。
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。
“二阶止于术。”
“三阶道之始。”
二阶炼丹师的炼丹造诣,只能称一句‘丹术’。
但三阶炼丹师却已经开始接触、钻研‘丹道’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